新民晚报:凭啥?这支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队伍,即将代表中国出征亚洲龙舟赛!

发布日期:2018-05-23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367设置

图说:“大迟”指导队员们训练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jpg

图说:“大迟”指导队员们训练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下同)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永远不要把头低下去!”“训练过程很累,但你的对手吃的是同样的苦!”“既然你们选择了同一条船,那就要一个节奏一个呼吸!”在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的训练场上,你没法不关注教练迟焕祺的“大嗓门”。这位曾经的国家赛艇队队长,不仅让一支由普通大学生组成的队伍屡创佳绩,更将龙舟训练作为思政教育的课堂,传承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最近,这支队伍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他们将代表中国参加7月的第五届亚洲龙舟锦标赛。

严厉的“人生导师”

在上海海洋大学,龙舟课教师迟焕祺被学生亲切地叫作“大迟”。进入学校任教前,迟焕祺曾是国家队的赛艇运动员,曾多次获得全运会、亚运会赛事金牌。他常对学生说,队里不需要天才,需要的是勤奋的人。“我曾是一名运动员,知道在体育项目上掺不了假,付出多少才能收获多少。”

这支龙舟队,没有学生曾经受过任何体育训练,对于龙舟也大多一无所知,是“大迟”的手把手带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大门。没有基础,如何在各项龙舟大赛登上最高领奖台?面对这个问题,队员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训练和“大迟”的“心灵鸡汤”。

在学生眼中,“大迟”是位“魔鬼教练”,他的训练课有大量的有氧训练,20公里的长跑已是家常便饭,针对不同的队员,他还安排了多种不同的力量训练任务。虽然叫苦连天,但没人选择退缩。“训练的时候,有时快坚持不下去了,但‘大迟’会说,你不付出200%的努力,就不会有希望站上更高的舞台;你只有付出了更多努力,才会比对手多一丝希望。往往这时候,我们便来劲了!”队员刘玮说。大一的陆海辉有相同的感受,他告诉记者,每次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大迟”总能激发自己的潜力。

图说:龙舟队在训练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 - 副本.JPG

图说:龙舟队的训练量很大

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在迟焕祺的教案里,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面对国旗和校旗,以及龙舟队拼搏而来的各种奖杯。“每次面对国旗,面对学长学姐拼搏得来的累累硕果,怎能不激动、不自豪?”食品学院2016级学生罗晓韵说,“但爱国、爱校不是喊喊口号,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的。”

去年4月,她在航头镇曹家宅附近一个两米多深的池塘救起了一名落水儿童,事后家长拿出2000元想表示心意,被她婉拒。今年4月的长沙,她与队友共同捧起了2018中华龙舟大赛女子青少年组的冠军奖杯。

在上海海洋大学的力量训练房,有一面“冠军墙”,只有历届获得冠军的队员,才能登上象征荣誉的冠军榜。“学生们在训练时看到这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激励。”迟焕祺说。

水上运动所体现的“齐心协力、顽强拼搏、超越自我、永不放弃”的宝贵精神,已经深深刻在了这批队员身上。据该校体育部直属党委书记叶鸣介绍,每年都有龙舟队队员应征入伍,参军的龙舟队员在部队也表现优异。“大一时,我身体很单薄,训练了一年身体变得强壮了不少。”担任鼓手的郝丽华说,“龙舟和部队的经历教会我团队的重要性。”

图说:2018中华龙舟大赛决赛入场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jpg

图说:2018中华龙舟大赛决赛入场

体育育人成效显著

在迟焕祺看来,龙舟课带给学生的感悟和启发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运动本身,并内化为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龙舟蕴含的爱国、奋斗和团队精神,够他们受益一生。这也是我开设龙舟课的初衷。”

“体育就是锻炼人的体魄,塑造人的精神。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每一门课的育人功能得以实现。”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吴嘉敏说。

在一汪水上反复折回,或许是一件孤独、枯燥的事,但对这群大学生来说,划出学校、划出上海,划向世界,是青春里最宝贵的一部分。

(来源:新民晚报,2018年5月23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