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三十(王继兴):龙舟梦——我的激扬青春梦

发布日期:2017-12-27 责任编辑:蔡霞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336设置

被选中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时,我是一名大三龙舟队员,也是即将面临考研和就业选择的时候。在这个突如其来的机会到来时,正好学期初,从来没有想到会有机会登上这样一个舞台,也不敢想象这竟是我最后一段竞技生涯。就如同无法去理解曾经那个懵懂少年,如何一步步成长并坚持到现在的……

三年所有的比赛中,最记忆深刻的是全运会整个过程,从开始的选拔,到最后的决赛,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我们是创造奇迹的一群人,同舟共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毋庸置疑,作为一个大学生社团,能够代表学校代表上海市参加全运会比赛是一件特别难得的事,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我们是新一代的海大人,要肩负起使命重担、勇于迎接挑战并战胜困难. 一年内我们拿到许多重大比赛奖牌奖杯。

可能只有自己才知道,拥有着这些耀眼光芒背后更多是多少前辈的铺垫和队员们的默默付出,我们学校有悠久的水上运动历史,早在五六十年代的上海水产学院的划艇队就代表上海队参加第一届全运会比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海大水上运动老前辈还回校为出征全运会队加油鼓劲,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为校争光,为人生添彩。我们也深感责任之重。

从今年四月多开始,我们就收到使命,去参加全运会上海队的选拔,上海海洋大学水上项目2008年重建,不断参加各种赛事,并不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也赢得各届人士的关注和好评。由于出色的表现,我们队的绝大多数人都被选中,在外人眼里的高概率事件,我们看在绝非偶然!平时训练特别的辛苦,加上要求比较严苛,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与坚持,当然情理之中的事,这个过程只会比想象中辛苦。图为早训场景,我们是一支有思想的运动员,也是一支有拼劲的学生军,虽然辛苦,但我们互相扶持同舟共济;虽然枯燥,但我们善于发现美。在困难中成长,学会苦中作乐。

上海海洋大学的校龙舟队队员组成部分分别由大一、大二、大三的本科生组成,几乎所有的队员在进入大学之前都从未接触过龙舟这项体育活动,经过长达两三年的魔鬼式训练后,具备了与全国一流龙舟队伍比拼的实力,并且几乎所有节假日都需要留在学校训练,寒暑假提前数天到返校进行集训,这些学生不但平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队伍的训练上,而且还需要兼顾自身学业,刻苦程度可见一斑。还记得大一的军训时,骄阳似火,我们在站军姿,我们不敢做任何小动作,汗如雨下,突然听到步伐一致稳健有力的脚步声,不由自主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了,我看见白色的印有“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字样的衣服,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那强壮有力的身板,整个场面很震撼,听连长说他以前大一也是龙舟队的,体能很好就去部队当了特种兵,龙舟队是半军事化管理,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统一行动,绝对服从。这一切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加入了龙舟队。

接着,学校龙舟队参加全运会受到校领导高度重视,我们也深明肩上的重担,一定要拿到好成绩!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体育活动,作为龙舟项目也要经过层层选拔,我们要通过六月初的预选赛才能正式进入全运会赛场。作为一支学生军,我们知道自己与专业队的巨大差距,另外我们还要完成繁重学业压力,所以我们还要做得更多,为了统一训练,我们队伍集体搬进了离学校码头最近的16小区,为了不跟上课冲突,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准备训练,直到7点半才结束训练,吃完早餐后,又步伐匆匆赶往教室,下午上完课后4点半开始训练,真的是一点时间都不敢耽误,整个过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六月初,我们作为上海市龙舟代表队去广东东莞参加预选赛,为了从29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队伍中拿到仅有的8张入场全运会决赛的入场券。在东莞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对手与挑战,去适应广东高温高热天气,去适应全运会紧密赛序,去挑战来自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强队,首先我们调整好心态,划出训练水平,队员们划好每一桨,拼搏进取,永争第一,用头脑和勇气,最终入选决赛,艰难拿到入场券!实现了不可能。

拿到入场券之后,本想可以松一口气,但压力越来越大,上海市体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都来祝贺,但同时也寄予厚望,想让我们在龙舟项目决赛上为上海市金牌榜抢金,还是觉得不能辜负信任与期望,短暂的休息之后再次进入紧张备战决赛阶段,教练说,全运会不比奥运会差多少,基本上每个队都要高度重视,不可小觑,我们艰难进入决赛也暴露了很多问题,需要从细节上去抓,从各环节上去改,之后,我们就从学校转移到上海市水上基地训练,来到了东方绿舟地球村和各个项目的运动员一起训练。在水上中心,我们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很多人就是从小进行训练的注册运动员,想一想我们还真是一支“杂牌军”啊!然后第一天我们就开始进行长距离有氧训练,按照教练的意图是任何无氧运动都是建立在有氧的基础上的,我们在这里封闭训练不与外界接触排除干扰,一心一意用最好的状态去承受住每天的训练量,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进行了32公里长距离有氧训练,汗水让衣服尽湿,手指都磨出血泡了,头一次就感受到竞技体育有多辛苦!接下来的日子里,会按每天规定的任务吃下这些量,用教练的话来说就是勤能补拙,量产才会质变,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都会经历几百万次重复,要经受别人不能忍受之痛并孤独前行!

做着我们不可能的事,一次又一次挑战着极限,循环往复。这个漫长的过程,一度枯燥无味且绝望痛苦着,可又不见丝毫效果。瓶颈期,面对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压力,百折不挠中,我们探索,突破,超越,再超越。这种获得感、充实感、自我价值实现感,超越以往任何时期,这种信心指引着你,实现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我想做不同!”

进入大学前,对龙舟运动我一无所知,慢慢地逐渐了解,在全国众多校园里很多院校组建龙舟队,而在全国高校中,海大龙舟队是逐渐崭露头角,上海水上运动中心,上海海洋大学体能测试中心,大型龙舟桨、赛艇桨专用荡桨池,海洋大学龙舟队的基础建设规模庞大,学校投入了千万资金用于建设,现设有上海海洋大艘,赛艇十余艘,皮划艇数十艘,龙舟测功仪30挺,赛艇测功仪10余挺,另设有龙舟队专用训练房,设施齐全完备。在这样一个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下,我们发愤图强,利用硬件优势,不断向专业队靠近,并在校园中兴起了一股龙舟热,不少师生利用空余时间来学习体验,并成为上海海洋大学一种校园文化,海大清水码头的健儿们是一道风景线。

对于外人来说,不太看好普通大学生走向竞技体育之路,既面对巨大的学业压力又要靠大量时间弥补天赋不足,面对那些体育专业特长生以及俱乐部职业龙舟队,我们劣势太多……

我们深知需要做的太多太多,争分夺秒,朝饮露水,夕饮汗水,风雨不动,课余时间总被占得满满的,训练间隙拿起课本聚精会神地补习上课内容,训练场上以舍我其谁的信心认真完成教练每一个训练内容,那条河那条跑道不知流了多少汗,我们的手上不知出了多少茧流过多少血,历经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迷茫中彷徨,无数次想放弃却怎么也不甘心,遇到困难撑不下去,难道这一切都结束了吗?在人生导师教练的指导下,明白真正的体育人体育精神,永远不服输,力挽狂澜的大将之心,孤独中成长,沉默中爆发。在赛场上勤朴忠实校训铭记于心,并指引着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着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同时在挑战着人生不可能,痛并快乐着!

相关链接: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二十九(王冰淇):保住这颗奋斗的心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二十八(田旺):一路播种,一路收获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二十七(唐尚海):龙舟与我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二十六(沙尼牙木·艾麦尔):我与龙舟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二十五(彭天):我的龙舟梦 海大梦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二十四(满岩岩):风里雨里,码头等你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二十三(罗晓韵):坚持继续前行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二十二(罗侯晋):龙舟队——新的起点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二十一(柳旷):做最好的自己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二十(刘玮):在自己有限的青春里,发挥出自己无限的青春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十九(刘婷):龙舟感悟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十八(刘君):情系龙舟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十七(刘豪):三年龙舟生涯,青春无悔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十六(李力):龙舟育人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十五(廖萍):那一年,那条龙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十四(黄瑛琪):我的大学龙舟梦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十三(黄成裕):情深似海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十二(华阳):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海洋体育特色育人系列报道之十一(何梓宇):龙舟人 龙舟魂

(撰稿:王继兴)
返回原图
/